觉得这上面的字迹工整,怎么看,也不像是手抄本。
“这是何人所抄?这字迹大小也控制得太好了。”
“老爷,市面上儿与此一模一样的书,几乎是到处都有卖的,而且还卖得特别便宜。”
“多便宜?”
“小的买这一本《诗集》才花了六十文。”
邓暄瞪大眼睛,一旁的姜文鹤也惊得站起来:“你说多少?”
“六十文!”
甥舅二人此时都听傻了,二人大眼瞪小眼,显然还不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大兴虽然有印刷术,但尚未普及,市面上还是以手抄本居多。
而手抄本,一般而言,就是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一本;印刷书籍,一本也要一百文。
但是现在这本,就算是印刷出来的,也不能只卖六十文呀?
这是妥妥得往外赔钱!
毕竟不仅仅是笔墨,还有纸呢。
这纸张可是相当贵的。
二人再次摸了一下这书页,好像手感还挺好,而且也不晕墨,色泽比他们家自己造出来的纸还要白一些。
邓家在京城二十余县内是有十几家的书铺的。
这么多的书一下子降价到六十文,对于他的书铺而言,无疑是冲击力相当大的。
“这是在何处买的?”
“京城除了咱们邓家的书铺之外,其它书铺皆有出售。只不过所售卖的书籍不同。有的是以诗词歌赋为主,有的则是以策论为主,还有的是一些名家注解脚本为主。”
邓暄好像是听到了晴天霹雳!
什么叫除了邓家书铺以外的所有书铺?
这,这是备了多少货?
“快,再去差人打听,看看他们都卖出去了多少本!”
“是,老爷。”
邓暄手上的这本诗集,他们自己家的书铺里就有卖,而且还是手抄本,一贯钱一本。
现在外面卖六十文?
他们岂不是要赔死?
为了显得自己家书铺更有格调,所以这抄书找的最次的也是秀才郎,抄一本书,就要付人家一百文钱,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一些材料费用,卖一本书,他们至少可得八百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