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日子就暂时停留在了洛阳城,诸葛亮派人接手了魏国的朝政,还安慰了一大批投降的文臣,算是暂时安稳了整个朝局。
不过这时候的魏国其他地方已经一片大乱了。
各地官员得到消息,全都是人心惶惶,干什么的都有。
原本负责守卫扬州的毋丘俭在洛阳战死,尸体都被炸得粉碎,孙权抓紧了机会,正在调动大军,拼命地攻打着扬州。
负责守卫豫州都督府的诸葛诞却没有派出任何兵马,而是固守在豫州不动,不知道他有什么想法。
辽东太守公孙渊甚至重新和东吴的孙权勾搭上了线,打算时刻保存自己的独立状态。
都督雍州凉州、时刻威胁着汉军后路的郭淮眼见一时半会儿没办法击败汉军,于是果断向姜维投降了,彻底确保了汉军后路的安全。
当然,这些消息对于诸葛亮都没有什么意外。
毋丘俭作为扬州的主心骨,没他在,抵挡起东吴的进攻自然没有足够的信心。
公孙渊这个辽东太守原本就和魏国离心离德,只顾着自己的一片地盘,如今魏国朝廷没了,他自然不会客气,想方设法地恢复燕国。
至于郭淮会投降,这一点也早就落到了诸葛亮的计算之中,自从司马懿惨败在五丈原之后,郭淮就退回了渭水北岸固守,不过只长安被攻破之后,郭淮就有所异动了,等到他收到了诸葛亮从洛阳发出的檄文,郭淮便果断投降了。
他的位置太差了,除非诸葛亮遭遇到全军覆没的大败,否则魏国是没人能够救他的,依靠东吴更是不可能,而剩下的就是北面的匈奴了。
郭淮身为雁门人,肯定是不能向匈奴投降的,要是敢那么做的话,郭家肯定毫不犹豫将他开除出族谱,所以郭淮就只剩下了一个选项,向汉军投降。
以他的能力和资历,他投降了,诸葛亮也不会太过亏待他,毕竟诸葛亮还打算收服北地的豪门呢。
而刘能在洛阳被俘的这些人里面,还发现了两个人才——正是覆灭了蜀国的大将邓艾和钟会。
邓艾和毋丘俭一样,他出身在南阳大族,自幼便遭遇丧父之痛,不过在族中长辈的照顾下,邓艾从小就能够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被推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