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但我会尽我所能的。”王志远说的斩钉截铁。
“不必急于一时。”李婉宁安慰他。
“那我先去地里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是我可以做的,李夫人莫要客气。”
“那是一定的,有了王大哥,我们轻松了很多。”
说完王志远就牵着牛,扛着锄头走了,心里有些迫切的想要多开点荒,因为之前李婉宁说过,每超过十亩,就会给他一亩的收成。
一亩地收个一百多斤粮食,也能卖好几百文银子。
至于自家吃的,有自家地里的出产,加上在这边做工挣到的工钱,基本上也差不多够吃了。
各家有各家的苦,但是大家以前一掷千金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有天会被二两银子逼到这样的田地。
当下又去村长那里交了四两银子,言明出钱不出人。
村长帮她们登记了一下,还忍不住赞叹了一句:“李夫人是个有本事的,将家里的日子过的井井有条,孩子们有学上,家里也能拿出银钱抵役,胜过了很多男儿。”
说完又摇摇头,想起村里很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再派个壮劳力去修堤坝,又是一段日子不能创收,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李婉宁苦笑一下:“还感谢当年村长的相助,让我们有了第一口粮,才可以腾出手来多做一些手工活儿,赚些米粮。
现在拿钱抵役,也是万不得已,家里都是女人,她们几个从小跟着我,也都没有受过那样的辛苦,要真去了,还不定回不回的来,所以也就只能咬牙花钱了,毕竟只有把人保住了,才有后面的各种可能性。现在冬小麦已经种下去了,想必后面会好一点。”
想到今年的冬小麦村人也都跟着种了,村长又觉得舒了一口气:“是呀,希望冬日不要再加粮税,让大家手里能稍微存下点粮食。”
一说起这,李婉宁有点不开心了,去年的时候,他们种的冬小麦只此一家,所以压根儿没想过粮税的事情,但是今年大家都种了,回头收获的时候量挺大的,朝廷会不会再来一轮儿税收?
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朝廷自然会希望税收越多越好,更何况他们这流放区域,不杀头已是天恩浩荡,想方设法让他们改善生活?那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