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主动退让三分,都已经做到如此,为何还是有人不能放过他们?
“我家境一般,父母咬牙送我入学,因着我偶尔能进前三,拿些奖学金回家,父母觉得有希望,所以一直在坚持。
但自从他们三来了以后,我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奖励了,前一阵父亲觉得可能也没什么希望,想让我退学,和他一起学习打铁。
我不愿,我喜欢读书,但又难以说服父亲,今天偶然听到刘伯远他们一共七十五文,要给他们母亲买礼物,我一时鬼迷心窍,想着将他们赶走的话,我就又有读书的机会了,对不起,是我错了。”
虽然他的情况令人同情,但这事搁在自己身上就受不了,刘伯礼不由道:“你光想着你想读书,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想读书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怎么做到心安理得的?”
郑子兴看向三人,欲言又止,后来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知你们也想读书,但我想着,你们即使学得再好,也无法科举。但我不同,我如果成功了,以后也会找机会回报你们的。”
刘伯青呵呵一笑:“找机会回报我们?那我们是否应该感激涕零?”
事已到此,真相大白,李婉宁转向院长和夫子:“此事,还请二位作证,还我儿清白。”
院长点头:“自该如此,伯远伯青受委屈了。”
李婉宁觉得还有些不够,想必书院里很多学生都看不起他们,于是对着他们的同窗,扬声道:“今日之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我的儿子们虽家境贫寒,却品行端正。
他们懂礼貌,知进退,并不比任何人差。
况且,他们也曾人前显贵,锦衣玉食,到如今的境地并不是他们的错,反而他们没有因为环境的落差而一蹶不振,明知按照现在的条件,学得再好也不能科举,但依然勤奋好学,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学问的尊重,对自身的负责。希望日后,诸位莫要再以出身看人。”众人听后皆面露惭色。
这时,一直未曾说话的夫子开口了:“今日之事,也是给大家一个教训。无论贫富贵贱,品德才是为人之本。刘伯远、刘伯青,你们过来。”
两人走上前去。夫子接着说道:“书院决定,给予你们二人额外的补偿,今后书院的藏书阁,你二人可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