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话:“没事,你说。”
李婉宁笑一笑:“是这样的,我们家现在人手有点不太够,杜若这段时间不能和我去镇上了,所以想问问您,能不能在我们出摊的时候帮个忙,您放心,我不给您工钱,今年给你家开两亩地。”
丁嫂子家的任务是九亩地,之前她们家只有三亩,去年李婉宁给她开了一亩地,今年再开两亩的话,就有六亩了,够两个人的指标。
丁嫂子暗自松口气:“我还以为什么事呢,我们家受你的恩惠还少吗?帮这点小忙不要报酬。”
李婉宁笑一笑:“那咱就这么定了,您的茶水摊也可以带着,不过我接下来每次去半天就回来。”
半天,对丁嫂子的茶水摊有点不太友好,不过现在是冬天,整体买茶水的人不太多,坚持每次去也就是赚个心安。
丁嫂子手里动作不停:“行,反正也就是顺带着,能卖就卖上几碗,卖不出就算了。”
和丁嫂子说好,李婉宁又去厂房看了看,大家正在领工钱,看到李婉宁,都笑着打招呼,一天下来,虽然有些累,但看着拿到手里的铜板,心里都充满了力量,连带着对这个能让她们手里摸到一点点铜板的夫人也充满了感激。
丁嫂子代替杜若,本以为会有一个适应期,没想到没有一点生涩感。
平时虽然是杜若跑来跑去,但是送货这件事情丁嫂子本身也做的,只是不太跑到街巷里去而已,不过杜若将大家订货的地址记得很详细,没有门牌号的就写旁边有特色的标记,比如桥边的大柳树对面,面向豆腐摊的右侧第二家,等等。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丁嫂子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不太会用炭笔,所以记回来的订单有些歪歪扭扭,李婉宁本欲拿过来看看,丁嫂子有些不好意思:“婉宁你们家的笔墨回头借我用下吧,我再抄一遍给你看。”
李婉宁哈哈一笑:“丁嫂子,咱又不考状元,我们第一次用炭笔的时候写的还不如您呢,再说,这个纸条下次大概率也是您自己看的,没事。”
李婉宁觉得现在真是太浪费人了,本来认字的女性就不多 ,现在还有这么多都窝在流放村里。
“丁嫂子,我们家有三字经什么那些启蒙的书,您要用的话就过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