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食堂,开始帮忙收拾卫生。他干活很麻利,虽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但他能通过观察大家的动作和表情,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董秀兰和宋秋荣看到薛贺如此勤快,都很开心。她们主动过来教薛贺一些备菜和做菜的技巧,薛贺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蔡思源也在一旁指导薛贺如何使用一些厨房设备,薛贺对这些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学得津津有味。
然而,就在大家都在为薛贺的融入感到高兴时,新的挑战却悄然来临。这天中午,幸福食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这位顾客是一位美食评论家,他听说了幸福食堂的故事,特意前来品尝。他点了几道菜,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
当菜端上桌后,美食评论家开始仔细品尝起来。他的表情很严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大家都有些紧张,站在一旁偷偷观察着他。突然,美食评论家皱了皱眉头,放下了筷子。他看着王松林等人,说道:“菜的味道还不错,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让菜品更具特色,更能吸引顾客呢?”
大家听后,都陷入了沉思。美食评论家的话让他们意识到,幸福食堂虽然有着温暖的氛围和善良的员工,但在菜品创新和特色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王松林看着大家,说道:“大家别灰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一定能让我们的菜品更上一层楼。”
于是,大家开始围坐在一起,讨论起如何改进菜品。薛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讨论,但他通过手机翻译软件,了解到了大家的想法。他也在一旁认真地思考着,突然,他想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食材和烹饪方法,他用手语向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听了薛贺的建议,都眼前一亮。他们觉得薛贺的想法很有创意,如果能将家乡的特色融入到菜品中,一定能让幸福食堂的菜品更具特色。于是,大家决定按照薛贺的建议,尝试制作一些新菜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开始忙碌起来。董秀兰和宋秋荣负责研究新菜品的配方,蔡思源和王松林则负责采购食材,薛贺也积极地帮忙,他虽然不能说话,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大家的感激。
经过几天的努力,新菜品终于制作完成。大家满怀期待地将新菜品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