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子弟,又得皇帝喜欢,倘若能拉拢他,的确很有用。

    宜安公主见皇后陷入沉思,终于松了口气,柔声道:“儿臣是真心欣赏赵玄祐,倘若嫁入靖远侯府,自是与他倾心相待。”

    皇后的眸色依然阴沉:“他突然与崔夷初和离,定然是知道了崔夷初和太子的事,有这般旧事在,他怎么可能效忠本宫和太子?”

    “眼下他对太子哥哥应该是有芥蒂,可崔夷初是儿臣的伴读,等儿臣嫁过去,自然会择机告诉他崔夷初的真面目,到那时只要太子哥哥稍加笼络,必然会消除他心中的芥蒂。”宜安公主婉婉道来,“就算儿臣劝不动他,他也是个臣子,不敢对太子哥哥不敬,他能得父皇的青睐,可见是个识时务的人。”

    听完这番话,皇后的神情稍稍缓和。

    前朝和后宫一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后既有笼络朝臣之心,自然知悉前朝动静。

    赵玄祐年轻有为,一回京便进了中书省,又伴驾来了漓川,可见皇帝对他非常器重。

    听说平王也在拉拢他,倘若没有崔夷初那档子事,皇后早就让太子出面了。

    宜安公主既然对赵玄祐动了心,又有此等孝心和见识,的确可用。

    皇后打量着跪在跟前的宜安公主。

    皇宫里金尊玉贵的天之骄女,模样虽不及崔夷初那般出众,却也有十分动人之处。

    玉柔花娇的姿容,尊贵无比的出身,再加上不输皇子的见识和心机,倘若她对赵玄祐用心,定然能拿捏得住。

    思忖之间,皇后的怒气悄无声息的的化解消弭。

    “跪了这么久,你不嫌膝盖难受,本宫还心疼呢!起来吧。”

    宜安公主知道皇后答应了自己所求之事,并不着急起身,反是郑重朝皇后叩头行礼:“儿臣谢母后成全。”

    “你是本宫的女儿,为你谋划婚事是本宫的职责,起来说话。”

    “谢母后隆恩。”宜安公主起身,冲着坐到皇后身边,母女二人各怀心事,面上看起来却与往日的亲昵无差。

    皇后拉着她的手,缓缓道:“别着急谢恩。你的亲事必得皇上点头,本宫虽是应了,皇上可未必答应。今晚你对本宫说这些体己话,本宫听进去,但这些话没法跟皇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