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
“很有必要——我原本订报纸,指着这《斩仙》消遣过日子呢,结果日子没了不说,咱们搞这个酒被人堵截,另外的出路还被卡在这,唉!”
“呃……对。”许灼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听墙角的许若谷看着许灼这吊样,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她连忙扭过头去,不忍再看这尴尬场面。
好一会儿,等袁如辉气笑了,许灼才道:“其实我联系上了《斩仙》的作者可木兆,他已经准备续更,我让他帮忙打个广告,他也答应了。”
“真的?!你知道这个作者在哪里?!他在哪里?!”
许灼看着想要砍人,玩线下真实的袁如辉,还是没胆子说实话。
“我不知道,我不认识他本人,我又不是直接和他信件往来的……那个,不用急,既然你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把人家给举报了。”
“我什么身份,去举报人家台长?就算信能送到,举报有用?小许,我说实话,要不是你先一步和蔡淳认识,又和郭昆认识,你去试试,看看门到底往哪里开。如果没有差不多级别的想搞他,所谓举报信就是笑话。”
“举报信你准备好,我找人来写批评文章。”
“你找谁?”
“桃灼其华,够不够?”
“你说的是在《燕京日报》上发政评的那个?那个不行。人家影响力在对当今各种时政的剖析上,利弊辨证,还有建议上。虽然他文辞老辣,常常会用‘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但人家算是分析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捉刀人。最好是能在《江南晚报》上发言的批评家,影响力够大。光是捉刀人,背后没人支撑,这东西也发表不了。再则,一北一南,相距甚远,不行的。”
当年那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是谁?
答案是《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
这样的人,就是捉刀人,也可以叫刀笔吏。
捉刀人最早指的是拿了七星刀替人去杀董卓的曹操。
后来,指的就是“学得屠龙艺,卖与帝王家”的有本事门客。
如今通常引申为拿着笔站在大人物身后的人。
许灼想了想道:“那‘苦夭尔’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