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轻狂是好,但锋芒毕露可不行啊,那是要被人针对的。”
“哎,要是王勃也有一个像当初顾麟一样压一压张居正的主考官,再来个像徐阶一样的老油条的老师就好了啊。”
“不可能的,这可是大唐,不像明朝那么保守,锋芒毕露在这里是常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你看后来的李白啊杜甫他们,哪一个不是文名远扬的。”
“所幸李治还算有点脑子,那些话说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广纳贤才,只可惜下面的这帮臣子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就不知道喽。”
正如观众们所猜测的那样。
李治看到大臣们的样子之后,顿时眉头皱起,神情不满的道:“怎么?刚刚还说朕圣明,现在却一个个都变成哑巴了?”
帝王之气释放而出,群臣尽皆垂首,但,却依然没有人站出来举荐。
李治神情不善,当即沉声开口道:
“吏部何在?可有空缺?”
当下,便有一人越众而出,对着李治拱手道:
“回陛下,沛王府上正好缺一修撰。”
李治闻言顿时两眼一亮,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点头道:
“好!那朝散郎就去太子府里当职吧!”
王勃本来站在那里面色有些不佳,听到这话顿时面现惊喜之色,当即弯腰拜谢道:
“臣!谢陛下!”
李治点头,叮嘱道:“太子与王朝散郎年纪相左,王朝散郎才学上乘,平日里可要多多劝太子向学。”
王勃脸上带着笑容,再次拱手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治抬手一挥:“好了!今日无事,散朝!”
临走之前,李治还不忘差人把传下去的那份《乾元殿颂》给要了过去。
随后,朝中文武百官开始陆续离朝。
离去的时候,武官们一脸的无所谓,但那群文官却纷纷向王勃投来了不善的目光。
当然,也有太子李贤一系的官员,过来向他表达善意。
不多时,王勃便和这群人一起下去了。
显然是急着要去沛王府上任。
而偌大的乾元殿,也就只剩下了林凡和司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