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里发展的!”
“可不是嘛,将来要进城做工、当领导,别在这穷山村混一辈子农民。”有人附和道。
老队长一听这话便不乐意了:“这话怎么说呢,难道说在城里做工或当领导就值得赞扬,留在我们屯当农民就是没出息的吗?这可是你们的想法,别把自己的偏见安到孩子们身上。”
“我们村的孩子,个个识书达理,还会计算,城里小孩有几个能跟得上我们村里的孩子?”
“我们的吃穿难道比城里的差吗?是你挨饿受冻了还是怎么的,居然嫌弃咱村子不行?”
“就是!”
一旁的二毛也跟着喊道:“城里人一个月才配给半斤肉,你在这屯里吃喝有缺你吗?还在这里说三道四。”
“你还是不是王家屯的人了?你出生长大在这儿,怎么这么数落这个地方?”
薛成远停下笔,抬头看了面前的几位一眼,“算了,这没什么好说的。孩子们以后去哪儿生活都随他们吧,只要过得幸福,管那么多作甚?”
“现在的关键还是先把屯子里的生活搞好,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能念书,打好基础。以后年纪大了再慢慢挑选。”
“现在议论这又有何益?有能力你现在去城里做城里人不就行了吗,还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城市的福利。”
大家七嘴八舌地将那开口抱怨的人说得没了词儿。
待字写完,薛成远习惯性地唤来了海东青,让人给于兴生送去了一卷字,还带上几个新鲜出炉、裹着蜜枣的发面馒头和一些现炸的小食品。
忙完了这些事后,薛成远回到家中着手准备年夜饭的丰盛大餐。
夜幕渐近时分,一个身影出现在了王家屯。“这位同志,请问你是找谁?”
柱子出门刚好见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在屯口左顾右盼,便上前询问。
这个人的衣衫有些破旧,但脸上架着一副精致的眼镜,让人猜想到他可能是个文化人。
“这里就是王家屯吧?”
“对,你是哪位?你要找谁?”柱子疑惑地问。
那人听闻确实到了地方,松了一口气,“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正确的村庄了。这一路上真是不易,几乎是从数千里的地方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