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继续说:“我只是这里的一个例外案例,不能以偏概全吧?”
“生活的好是因为这里的乡亲们都勤劳务实,我自己也是集体的一部分而已。”
“去北大荒的人开荒,那里环境艰苦,连饭也吃不饱,冬日里的湿地都结成了坚冰,他们仍需劳作,但最后还是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
“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的特色,多多体察便好。”
“确实如此,你的思想境界真高,感觉你都比我先进一步了。”
郑桐点头道:“就是,我在你这里吃得好,回去陕北继续啃窝窝头,肯定得有个调整期。”
“放心,多啃几月窝窝头就习惯了。”
“别扯了!你也得为我想想吧!”
几个人边吃边聊,直到饭后,郑桐累得像虚脱了般直往椅子里一躺。
“实在不行了,真是太丰盛了,这一顿下来抵得上陕北一年的肉食量。”
他抚摩着肚子,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本来就不该让你吃这么多,俗话说‘填饱肚子就是胜利’,你这倒好,差点被你在我这撑死。”
“撑死了总比挨饿强多了!”
郑桐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饭饱之后,最是舒心,还能吃到这么好的肉,真是太幸福了。”
“你这么说我都不想走了,要是在这儿再吃一顿这样的饭,可能真不想离开了。”
“走不走无所谓,我不在乎多你这么一个嘴。到了春天播种时节,或者学校重新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你可以忙的事情做。”
“不是,春播种地我知道,那上学是怎么回事?是要我下去哪个县的学校代课,你能安排吗?”
“哪有去什么县城学校上课,就是我们这个山村的小学。”
薛成远帮助辛琇晶收拢餐桌:“在这里给孩子教书,在我们的山村小学里。”
“我们山村还有条件能办学校,你别糊弄我吧!”
郑桐揉着肚皮:“我又不是没体验过农村生活,这种公社大队我清楚得很,哪里会有像样的学校和老师?”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终究是要离开的。趁这几天在,就好好享受一番,回头到了陕北还是只能对付吃窝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