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有不少挑水浇地的村民。
杨凤兰一来,就听到有人怨声载道说:“这天也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河床都落下去不少,再不下雨,咱老百姓怎么活啊。”
有老人抬眼看了看远山,叹息道:“一时半会儿下不了的,与其指望老天,不如勤快点,赶紧浇好地,上山找些吃的囤着。今年收成肯定会消减。”
听到这话,杨凤兰便知,是她多虑了,大家都知道有旱灾,也知道要囤粮,根本不需要她提醒。
指望了一辈子老天爷的老农,岂会看不出天时?
大家只是不知,这场干旱会持续多久,心中一直期盼着,早点下雨。
杨凤兰没多说,打满两桶水,就挑着走了。
木桶本就沉重,再加上满满的两桶水,走到家,杨凤兰歇了好几回。
沈玉正在屋里,拿着没绣完的帕子,犹豫要不要跟去看看,她这个婆婆到底想干什么。
就听到外头有声音。
“你这是……”
“挑水啊,你该不会以为我真会老老实实去给周家浇地吧?”
沈玉抿唇不说话,乖乖地把厨房门打开。
帮着杨凤兰一块,把水倒进水缸。
以前,这种活都是周景义来干,杨凤兰本想着,周景义的伤能拖就拖,拖的是女主的好运气。
现在,巴不得便宜儿子立马能跳下床来浇水。
“我还得再挑两回,你给景义煮一下药嗷。”杨凤兰说。
“没药了。”
“啊?对,前天你跟我说了,那就把渣滓再煮煮,将就着喝今天。”
“嗯。”
杨凤兰又挑了两回水,中途还去挖了点野菜,回来时,沈玉在煮小米粥。
“小玉,你煮好自己先吃,不用等我,我要去周家吵个架。”
“啊?”沈玉懵了。
但杨凤兰已经放下水桶走了。
时间已经过了巳时(十一点),干活的人都相继回家吃饭。
周家上山下地的人都回来了。
这会儿,一大家子正围在院子里吃饭。
杨凤兰来到门口,清了清嗓子,扬起嘴角,做出和气卑微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