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上的不足,双方一时间杀伤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
一营长刘焕的眼睛都快冒火了,自打上了四明山以来,他还从没打过交换比如此接近、甚至有点吃亏的仗。
“都给我子弹上膛,射击!”刘焕从胸挂上取出子弹开始装填。
身边的三连长一把拉住刘焕急道:“不行啊营长!队长给的命令是三枪过后直接拼刺刀!”
刘焕奋力甩开三连长的手:“出了事有我顶着,马上执行命令!”
步兵拼刺刀时禁止射击是有原因的,与手枪的圆头弹不同,步枪所用的尖头弹具有更强的穿透性,近距离射击时是能够打穿人体的,非常容易对造成己方战友的误伤。
这就是为什么警察一般装备手枪而非步枪,因为警用手枪最理想的射击效果就是既能停滞对方的行动,又不会因为子弹穿透目标误伤无辜。
建国初期,从军用直接改为警用的54式手枪就因为威力过大而很快沦为二线吃灰装备,但这款大威力手枪却深受悍匪们的喜爱,成了警匪题材港片中出镜率最高的“黑星”手枪,成功在香港打响名号。
刘焕虽然是井冈山走出来的老兵,但其实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军事教育,但他的战斗经验异常丰富,凭着直觉,他敏锐地意识到在拼刺刀时射击对己方更为有利,尽管他讲不出个具体的原因来。
有了刘焕的命令,一营的战士们不再顾忌不准射击的禁令,纷纷开始刺射并用,而且由于刺杀技术处于弱势,大多数战士们还更倾向于使用射击的方式。
子弹是公平的,由于穿透人体后弹道变得不可预测,射中敌人和误伤战友的几率基本上是五五开。
对于游击队来说,开枪能击杀当面的敌人保存自己,是此消彼长绝对划算的买卖,就算子弹会射穿人体,可误伤和再杀伤一名敌人的几率也是对半开。
如果再考虑到这些北洋老兵的刺杀技术更精湛,在纯粹的白刃战中能打出更好的交换比,那对游击队而言就更是只赚不赔了。
听到一营方向传来的枪声,同为井冈山老兵的二营长陶旺也很快就醒悟过来,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做出了和刘焕同样的选择。
能在残酷的十军团东征中存活下来的人,都是实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