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 > 第145章 大搞经济建设(2/3)
价廉物美,很快就成了市面上的畅销货,甚至部分远销进入到了上海市场,高峰期一年可上缴四十几万块的巨额经费。

    大别山地区不产棉花,新四军搞的棉纺厂、染印厂这些赵骥弄不起来,不过大别山区河流纵横,水资源很丰富,找到合适的地方种植甘蔗开办制糖厂是行得通的。

    除了烟、糖之外,茶叶和白酒、白纸也是这个时代的紧俏货,也都是在山区因地制宜可以办得起来的。

    这些工厂开办后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军费,还能解决军属和本地百姓的部分就业问题,更能通过这些物资收买伪军获得情报和武器。

    “还有物流业也要办起来”,作为一名来自电商时代的穿越者,赵骥深知物流行业的重要性。

    “物流业?”杜斌彬听得一头雾水,“那是个什么行当?”

    赵骥一拍脑袋,唉,忘了眼下这个时代还没派生出这个名词,于是他只好简明扼要地解释了一下物流的概念。

    “哦,那不就是镖局嘛”,杜斌彬一听就懂,“不过还是你取的这个名字更贴切”。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交界位置,山区南北两麓是进出三省的重要交通要道,就连小鬼子想要进攻武汉也不能不从这里路过。

    赵骥现在手握枪杆子、脚占地皮子,哪家镖局或商行能抢得过他的生意,历史上的新四军治下,就连倭寇商人途经根据地都不得不颇具黑色幽默地缴纳上一笔“抗日捐”才能过路。

    对赵骥来说,赚取物流费用尚属其次,关键是只要依托山区控制住了周边物流通道,那就不用再怕敌人对自己采取经济封锁了。

    “对了,老杜,还有个事儿你得留意一下”,赵骥一改先前轻松的语气,郑重其事地说道,“最近三年时间里你要尽量多囤些粮食,除开必要的军费和行政开支,其余的钱都用来屯粮”。

    刚才广开商路的建议杜斌彬是能理解的,但屯粮的这个建议就令他觉得有点突然了:“我们大别山根据地毗邻汉江平原和江淮平原两大产粮区,没事儿囤那么多粮干嘛?”

    “再说了,要屯粮就必须修粮仓,不然粮食是会霉烂的,每年吃新粮不好吗?”

    赵骥沉吟片刻,不好告诉杜斌彬今年夏天和1942年的中原大地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