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听后冷笑两声,凌汉的话虽然难听,但说的也是实话,随后淡淡问道:“说说大明债吧!”

    凌汉坐了下来,没有继续说话,礼部尚书任亨泰站起身说道:“殿下,这大明债与王安石变法之中的青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王安石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青苗法有极大的缺陷!”

    “按照这大明债所说,春耕之际,农户要播种,若是没有种子,可向官府借粮,并收取微薄的利息,待到秋收之后,农户将借的粮食连同利息还给官府,看似百姓度过了难关,朝廷也获得额外的收入,但这大明债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若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甚至兵祸,很有可能导致收成欠佳,颗粒无收,恐怕到时候不仅利息收不上来,借出去的粮食也打了水漂,到头来亏损的还是朝廷,就算治罪也无济于事!”

    “殿下,臣认为凌尚书,任尚书言之有理!”

    兵部尚书茹瑺站起来,继续说道:“大明离不开百姓,同样也离不开士绅啊,若是没有士绅管理,恐怕会激发百姓之间的矛盾,士绅若与百姓相同,将再无威严教化民众!”

    朱雄英听的是怒火中烧,但现在还不是发火的时候,神情冷峻的继续问道:“你们可有不同意见?”

    话音刚落,刑部尚书杨靖站起身来说道:“殿下,臣认为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有大明债大有作为,真若推行下去,不仅解决了几千年以来的土地兼并,还真正实现了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大明,百姓得知后定然欢呼雀跃,殿下,臣支持改革!”

    杨靖说完,户部尚书卓敬接着说道:“殿下,臣是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的财政,臣只说摊丁入亩,臣直言,此乃绝妙之策,臣刚才大致算了一下,摊丁入亩一旦在全国推行,国库的收入能增长两倍不止,再配合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至少再加五倍!”

    朱元璋听到此话,顿时两眼放光,连忙问道:“卓敬,国库的税收增加五倍,你没算错吧?”

    “回圣上,臣算的很清楚,恐怕五倍都不止!”

    卓敬正色道:“臣说的五倍是将整个大明的土地全部算进去,而且还是完全推行的情况下……”

    显然,卓敬说的五倍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士绅,还有勋贵和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