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谢过祖父!”

    詹徽安慰道:“你好好休息吧!”

    说罢,詹徽立马走了出去,说道:“聪儿受了委屈,心情不好,给他找些乐子,好好哄哄!”

    官家詹福立马说道:“老爷,昨日有人从扬州送来两个瘦马,豆蔻之年,模样出色,要不给少爷送去解解闷?”

    詹徽眉头一皱,问道:“谁送的?”

    “是北平按察使陈瑛所送,他派人送来拜帖,说和老爷是故交,曾经同殿为臣,希望有机会和老爷能在京城一叙!”

    陈瑛!

    听到这个名字,詹徽冷冷一笑。

    “原来是他啊!”

    二人确实是故交,当年詹徽在洪武朝担任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时候,这个陈瑛就是他的下属。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当年这个小小的检察御史,已经成了地方三司中的按察使。

    而陈瑛给詹徽投帖的意图也很明显,想进步了呗。

    想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的,毕竟在天子身边,进步的机会才多。

    在地方上干的再好,那皇帝也看不到啊。

    ……

    文华殿!

    吏部尚书张,礼部尚书王钝,兵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暴昭,户部尚书郁新,以及工部侍郎傅友文,六大主官齐聚一堂。

    朱雄英端坐在主位之上,进行三天一次的小朝会。

    大朝会,五天一次,在奉天殿,小朝会三天一次,在文华殿,军事则在武英殿。

    “工部……军校的事办的如何?”

    皇帝询问,傅友文立马说道:“回陛下,军校的两楼四院,月初已全部完工,陛下可以随时监察!”

    “你办事,朕放心!”

    朱雄英正色道:“傅友文督造军校有功,官复原职,仍任工部尚书!”

    傅友文激动道:“臣谢陛下圣恩,肝胆涂地,在所不辞!”

    傅友文官复原职,最高兴的莫过于詹徽了,今后他不再是孤单奋战,终于有了战友。

    这二人都是淮西勋贵中的文官!

    可即便如此,势力也依旧很弱,所以朝堂话语权还是掌握在那些清流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