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元挡住了明军第一波攻势,可也没法拦住明军就地扎营,十余万明军尽数安营于北方,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一场征服战,硬生生的被打成了防守战。
对此,他乌尼不能接受、忽必烈不能接受、甚至按有了属性的征服大势也不能接受防守。
征服大势,想要继续发挥最大的效果,那必须要征服,不断的征服。
一旦陷入防守,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
这一点他们都很清楚,此后半个月,大元三十万大军十一次组织了反攻,最终双方鏖战无果,各自丢下数万尸体后,依旧对垒两营。
可乌尼从这对垒的双方中看到了绝望,盖因为,数日之前,援军右翼回旋的两万蒙古骑兵竟然被大明铁骑正面凿穿,随着视野的消失,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一支至少人数在两万左右的大明轻骑兵。
他也没料到,诸葛一或者说朱元璋竟然那么狠,怪不得这段时间大战中,面对己方通过兵力加持出来的特殊兵种时,明军往往选择后撤。
当时乌尼还在想具体原因,可这次蒙古骑兵的覆灭让他知道了原因。
一万拥有特性的兵种!
好胆!
最强大的兵种不放在中军,竟然外派出去打侧翼。
然而,多想无意,随着侧翼蒙古骑兵的败亡,大元中军陷入了随时遭到对方骑兵突袭的窘境。
大元在曾经何曾吃过这种亏!?
从来都是元军主力进攻,骑兵威慑四野,什么时候变成他们大元需要担忧侧翼骑兵的突袭了?
这讽刺的现实,让曾经壮志雄心的忽必烈都有些彷徨了,如今的他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时运不济了。
从这段时间的战场来看,虽然同样是孤注一掷,可明军的战斗意志明显越来越强,这不是大势之力的作用,而是明军的后方提供的援助一天比一天多。
同样是倾国之力,大元的体制之下,后勤太难了,那些世侯们在此时反而是最尽心尽力的,不断的是输粮输人,即使忽必烈知道这些人输出的也不过是一小部分,可比起依旧彻底跑到草原看戏的蒙古贵族们,那可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元名义上不是没有骑兵,只可惜那些骑兵不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