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了可怜愚昧的人的命运。教育是责任,是义务,必须以人为本,新时代有缺陷,有局限,那太正常。不过,巴尔扎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贫困潦倒,人间喜剧几百本,生命周期可谓不长,巴尔扎克的命运其实生活相当奢华,唯心和唯物是都统一的,是相互的。
小时候的梦境总是跟棺材打交道,奶奶不久就去世了,七天的丧期外加好长一段时间守孝期,哭声阵阵,充满儿女们对逝去妈妈的怀念。张笙是好奇,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幢帆,纸牛,纸马,纸钱好不热闹。在张笙的生命里,除了跪在棺材前为奶奶磕头,他想哭都哭不出来。孩子的兴趣在葬礼中是为了独享那份热热闹闹非凡的场面,因为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算起来总共的不过个把月,又小不记事,情感中总是淡淡的,所以哭不出来。最后当奶奶巨大的棺材埋进祖坟里,和早前逝去的爷爷埋葬在一起,荒坟连片。来到这里总感到一丝的悲伤,墓碑林林总总生命最后的归宿,生命诞生尘土中来尘土中去,幸运的逝去的先人们有后代祭祀。爸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孝子,为奶奶准备了最好的寿财,他这一点上颇有儒家的遗风风采,所以在印象中,张笙无疑对爸爸是崇拜的。百善孝为先,这是士大夫们无论风流倜傥,都会在葬礼方面不敢稍失大义,春秋大义,不论多大的官职,在古代,在孝字头上不敢稍有闪失。
“大侄儿啊,你知道吗?你爸爸在你爷爷面前从来没反驳过什么话。”
二姑妈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懵懵懂懂的张笙。童年的无知好幸福啊!这话张笙听不明白,也不关心,无知者无罪。其实想一想啊,大姑父倒有点像红楼梦中的贾政,每次打完儿子李贤都会偷偷的跑到一处流泪,父母之心啊,在大姑父身上体现最深。有文化有修养的有时干出的事,白丁老百姓不明白,境界太高了,对于才子来说也是另一种遭罪,大姑父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参加奶奶的葬礼对于张笙来说好似一次从深山老林环境的林场中到了大观园旅游玩耍。大观园的原型圆明园早已像阿房宫一样,不是项羽干的,是八国联军毁灭罪证干的。正应了老子的一句话,金玉之器不可露人呐,人性确实善变,从教养变成畜牲瞬间而已。八国联军当时的海军无疑是高科技兵种,许多的军官将领是从牛津,剑桥,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