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秋天,她从肉联厂收购别人都不要的大骨头,拿回家用斧头砍碎扔进锅里熬成泛白冒着诱人香气的骨头汤;
再将从骨头上剔下来的碎肉做成馅儿包的馄饨煮熟,装进碗里,撒一把葱花、芫荽沫、姜丝儿,一碗热腾腾香喷喷色香味儿俱全的骨头汤馄饨就摆上了桌。
生意慢慢好起来,又变得红火,赁了个门房开了店——也是那会儿,广立娜从一个瘦瘦的黄毛丫头,慢慢地吃成了胖子。
人嘛,有了钱,就想着用钱生钱赚到更多钱。
广立娜也不例外。
机会来了。
1980年末,广立娜回老家过年,赶年集的时候,她就发现大集上有很多卖布的小摊贩,街边还有好几家裁缝店。
广立娜很有经商头脑,立即发现市场痛点:‘我如果直接卖成衣,应该能行的吧?’
那时候的她,做事还是非常谨慎的。
想到了主意,并未立即付诸实施;而是打算先进行一番调查再说。
转过年来,把馄饨店交给父母弟弟、弟媳打理,她在泉城展开了一场足足持续半个月的调查。
结果就发现,除了一家名为‘伊莲服饰’的成衣店,泉城没有第二家!
并且,她还发现,伊莲服饰售卖的成衣,甭管顾客高矮胖瘦,只要让售货员扫一眼,随便那件衣服,穿在身上,基本上都算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