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露还未散尽,明德堂已经忙碌起来。朝廷巡查团即将到访,虽然叶知秋强调一切如常,但学子们还是不自觉地早早来到,整理着书籍和场地。
\"这位大人,眉间带煞,必是兵部出身。那位爱捻须的,定是翰林院的老学究。\"王子明仗着过去挨家串户的经验,躲在廊下偷偷观察着陆续到来的官员。
赵世勋神色凝重:\"那是礼部侍郎邹正德,我父亲说他是坚定的保守派,最看不得任何变革。\"
正说着,一行人在仪仗引导下来到明德堂前。为首的果然是邹正德,他环视四周,目光中带着明显的挑剔。
叶知秋和萧远珩早已等候在厅中。看到巡查团进来,她不慌不忙地起身:\"几位大人辛苦了。\"
\"叶夫人客气。\"邹正德拱手回礼,语气却不甚友善,\"奉旨巡查明德堂,还请夫人配合。\"
\"自当如此。\"叶知秋微笑道,\"正好今日有课,请诸位大人一同旁听。\"
邹正德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听说明德堂的教学很是特别,今日倒要好好看看。\"
众人来到教室,学生们已经按序就座。叶知秋走上讲台,从容开讲:\"今日讲"因时制宜"。\"
\"等等。\"邹正德突然开口,\"为何不从《四书》《五经》讲起?这些典籍才是治国根本。\"
叶知秋不慌不忙:\"大人说得对,典籍确是根本。但明德堂的宗旨是培养能臣,不能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哦?\"邹正德冷笑,\"那请夫人解释,何为"因时制宜"?\"
叶知秋环视学生:\"王子明,你来说说。\"
王子明起身:\"回先生,学生以为,因时制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策。就像行医,同样的病症在不同人身上可能需要不同的药方。\"
\"胡闹!\"邹正德拍案而起,\"治国之道岂能与行医相提并论?这般信口开河,全无章法!\"
教室里一片寂静。叶知秋却笑了:\"赵世勋,你来说说。\"
赵世勋站起来:\"大人恕罪。学生出身世族,自幼诵读经典。但来明德堂后才明白,经典之理要与实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