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就像父亲教导我的,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济世。\"
这番话让邹正德一时语塞。叶知秋继续道:\"请大人看这个。\"她展示了一份奏折,\"这是上月发生在涪陵的案例。当地遇到蝗灾,百姓sufferg。请问该如何处置?\"
邹正德扫了一眼:\"自然是按祖制,派官员勘察,奏请朝廷拨款救灾。\"
\"需要多久?\"叶知秋反问。
\"按程序,大约一个月?\"
\"一个月后,灾民已经流离失所了。\"叶知秋拿出另一份文书,\"这是我们明德堂学生的处置方案。就地取材,用草木灰驱蝗;调动商队,紧急运粮;设立粥棚,安置灾民。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天。\"
她的话引起一阵骚动。就连巡查团中的其他官员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这是坏了规矩!\"邹正德强辩道。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叶知秋正色道,\"当年先帝立下祖制,是为了造福百姓。如果墨守成规反而害了百姓,这样的规矩,还有何意义?\"
这时,一个年轻的官员突然问道:\"听说明德堂允许学生质疑师长,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叶知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学生:\"你们来说说,为什么要允许质疑?\"
一个学生站起来:\"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先生教导我们,当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为了服务百姓。如果看到问题却不敢指出,那就是失职。\"
另一个学生补充:\"而且先生说过,质疑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就像今天这样,通过讨论,我们才能真正明白道理。\"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官员都陷入沉思。叶知秋趁机道:\"诸位大人,明德堂确实不同于传统学堂。但我们的目标,正是培养真正能为国为民的人才。这难道不正是朝廷的心意吗?\"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衙役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城南突发大火,火势蔓延迅速!\"
邹正德皱眉:\"这等小事,何须来打扰?\"
叶知秋却已经站起身:\"诸位大人若是不嫌弃,不妨去看看明德堂的学生如何处置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