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对。\"叶知秧摇头,\"如果只是传授知识,前人的典籍已经足够。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人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她取出一份江南学子的来信:\"你们看,这位学子说他们那里新开了一所女子学堂,但遇到很多困难。社会偏见且不说,单是教学方法就很困扰他们。照搬男学的方式显然不合适,可新的方法又无从摸索。\"
\"这确实是个问题。\"一位女教习说,\"我们明德堂虽然男女共学,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叶知秧欣慰地看着这位女教习。当初创办明德堂时,让女子任教曾遭到很多非议。但实践证明,正是有了不同背景的教习,才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所以,\"她总结道,\"我们的教材不能只是知识的汇编,更要是教学方法的总结。让天下教习能有所参考,让天下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于是,大家开始重新梳理教材结构。
第一部分是\"明德总论\",讲述教育理念和方法论。
第二部分分科细说,除了经典必读,还增加了实用知识。比如在算学一章,除了传统的算法,还加入了西域商人的计算方法;在医术一节,把民间验方和官方医学结合起来。
最特别的是第三部分\"因材施教\"。这里记录了大量实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这个很有用。\"一位教习说,\"就像我最近教一个来自边疆的学生,就用他熟悉的牧场生活作比喻,效果特别好。\"
\"对,这些经验都要记录下来。\"叶知秧说,\"教学贵在灵活运用,而不是死板照搬。\"
正说着,萧远珩带着一位老者来访。
\"夫人,\"他介绍道,\"这位是岭南的陈老先生,听说我们在编教材,特意来献策。\"
原来这位陈老先生有个特别的建议:在教材中加入\"乡土课程\"。
\"在我们岭南,\"他解释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以渔业为主,有的以瓷器闻名,有的善于种植果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
叶知秧眼前一亮:\"妙!这正是我们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