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手艺传给徒弟。现在有了工艺学堂,不但能把经验系统地传授下去,还能结合新知识改良技艺。\"
一个年轻农夫接着说:\"我在农学堂学到的新方法,让田里的收成提高了不少。现在邻村的人都来找我取经,我就办了个夜校,教大家识字算数,顺便传授些农事经验。\"
叶知秧欣慰地说:\"这就对了。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该深入生活,服务百姓。\"
到了午后,各地代表开始分组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学组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行政组在探讨如何优化教育管理;实践组在交流各地的创新经验。
突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白鹿洞书院,这个最传统的学府,决定全面采用新式教育方法。
\"这是个重要的突破。\"叶知秧说,\"说明新旧之争正在化解,教育改革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傍晚,一场特别的展示会开始了。各地带来的不只是成绩报告,还有学生们的实际创造:
有改良的农具,集合了传统智慧和新技术;
有创新的教具,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有民间医案的汇编,记录了各地的治疗经验;
有多语种的教材,便于不同族群的学习交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创新墙\",上面展示着学生们的发明创造,从简单的生活用具到复杂的技术改良,都显示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创造力。
\"看,\"叶知秧指着这面墙,\"这才是教育最可贵的成果——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
夜幕降临,明德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各地代表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有幽默的,有启发性的。每个故事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最后,一群乡村教师登台演唱了一首新创作的歌谣。歌词里既有对教育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朴实的歌声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散会后,叶知秧和几位元老级教育家长谈至深夜。
\"五年来,\"一位老者感慨,\"教育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变化。\"
\"是啊,\"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