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但是很多人也可能非常的疑惑,就是宋江按说人品,声望都不错,家里也有钱,怎么就当不了官呢?你看人家武松打死个老虎,赏识他的人是个县令,于是武松就做了个都头,还有那高俅踢的一手好球,赏识他的人是个皇帝,于是高俅就做了太尉。
而宋江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却没有贵人帮助,也就只能靠造反出人头地了。
其实这也是和北宋文官的选拔途径相关,基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荫补,需要你有一个当官的一个好爹;这个宋江没有。
第二个是走制举也就是推荐制度,就需要你认识一个大官,结果宋江认识的最大的官是郓城县的时文斌,县官,一个县官能干什么?他都没有制举的资格!
第三个,就是走科举,需要考试,但是宋江的问题在于,他入了吏籍,是不得科举的。
所以,宋江说穿了就是个乡下土财主,没有个当大官的爹,也接触不到高级官员,按理说唯一当官的路子就是考试了,但既然他已经做了吏,那大概率科举考试也和他无缘了。
宋朝时期,官吏是区别对待的,吏不是官员,基本上一辈子没有做官的机会,胥吏若想成为官员,需经过多次考试以获得“入流”资格。
宋朝沿用了唐朝的流外铨制度,但限制更为严格,吏人即使获得了“流外官”的资格,仍需通过多次考试才能成为正式官员。
这一制度旨在区分胥吏与官员的身份,并通过考试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因此,做了吏之后,并非完全不能做官,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
这个考察过程很有可能延续个一二十年,你还得上下打点,而且考核还十分严格,基本上过不了。
所以,他宋江混到了三十多,还是一个小吏……
但是,张叔夜是有制举的资格的,他有意提拔宋江,但也知道,一个人越想要有的东西,你先许给他,然后再拿着这东西吊着他,始终让他感觉这东西是若即若离的,好像自己再多使使劲就能够碰到一样,让他先拼命给自己带来价值。
就像是追着胡萝卜跑的驴子一样……
当然,这个主意其实是那“智多星”吴用给张叔夜出的……
果不其然,在宋江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