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志说得对,就是这个意思。不同的药材,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也不一样。”
“有的喜欢酸地,有的喜欢碱地。要是种错了地方,药材就长不好,药效也差。”
赵小六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家那块地种啥啥不行,原来是酸碱度不对!”
李东生趁热打铁,又问:“那孙同志,这洋法子还能怎么控制这酸碱度?”
“可以用石灰调节,”孙思思不假思索地回答,“要是地太酸,就加点石灰;要是地太碱,就加点……”
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就加点酸性的东西。”
李东生心中暗道,看来这孙思思还真有两把刷子!
“孙同志说得对!我们这儿也用草木灰养地,不知道跟石灰有什么不一样?”
“草木灰也是碱性的,”孙思思解释道,“跟石灰的成分不一样,但效果差不多。不过,草木灰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营养成分,对药材的生长也有好处。”
赵小六插嘴道:“俺娘还用淘米水浇菜呢!说是能让菜长得壮实。”
李东生笑道:“淘米水里也有营养,能给植物提供养分。”
他转向孙思思,“孙同志,您怎么看?”
“淘米水确实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孙思思肯定了他的说法,“不过,里面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不如专门配制的肥料全面。”
李东生心里更有底了。
这孙思思懂得真不少!
“那咱们就合作研究人工种植药材吧!”
李东生提议道,“我负责找场地和人手,小六负责收集药材种子,孙同志负责技术指导,怎么样?”
“我没问题。”
赵小六爽快地答应了。
孙思思也表示赞同:“我当然愿意!人工种植药材,造福咱们大中国,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
“那咱们就分工合作,”李东生说,“定期碰面,交流研究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方案。”
“好!”赵小六和孙思思异口同声地回答。
告别孙思思后,李东生和赵小六并肩走牛车必经之路上。
晚霞烧红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