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厂长,李副厂长!工商局的领导来找您呢!”
一个年轻工人气喘吁吁地跑进车间,扯着嗓子喊道。
李东生正在琢磨怎么改进喇叭裤的版型,让裤腿更飘逸,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听到有人找,他放下手里的图纸,走了出去。
厂门口,一辆吉普车停在那里,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车旁,手里夹着个公文包,看起来颇有派头。
正是赵建国。
“赵领导,您咋来了?”
李东生迎上前。
赵建国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扫过厂房,带着几分赞赏:“东生,你这厂子办得不错嘛!听说你以前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在山里打猎的?”
李东生爽朗一笑,也不避讳:“以前是靠打猎混口饭吃,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嘛!放下猎枪,拿起缝纫机,也算跟得上形势。”
赵建国被他逗乐了:“好一个‘放下猎枪,拿起缝纫机’!这裤子……”
他指着厂房里晾晒的喇叭裤,眼睛一亮,“我在南方见过类似的,不过你这版型更好,更时髦!年轻人肯定喜欢!”
李东生一听,有点偷着乐。
那可不。
那可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产物嘛。
“您眼光好,这裤子我可是下了功夫研究的。”
赵建国心里暗自佩服,一个从山里出来的猎户,放下猎枪拿起缝纫机,这转变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年头,识字的都不多,李东生还能捣鼓出这么个服装厂,真是个人物。
“东生啊,你这裤子,我在南方见过类似的,不过……”
赵建国顿了顿,推了推眼镜,“怎么说呢,啧,那做工,那版型,跟你这儿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这喇叭裤,更时髦,更精神!年轻人肯定喜欢得不得了!”
李东生嘿嘿一笑,挠了挠头:“赵领导,您过奖了,我就是瞎琢磨,琢磨着年轻人喜欢啥,就做啥。”
“这可不是瞎琢磨!这叫市场嗅觉!敏锐!懂不懂?”
赵建国说着,从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门”,递给李东生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