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现在的武官之首,大秦太尉罗楠的师公独孤剑也站了出来。独孤剑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罗楠,大声说道:“徒孙,你就莫要推辞了。你看如今这局势,朝堂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你不出手相助,大秦可如何是好?咱们都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为了万千百姓的福祉啊。”
其他那些被她提拔的群臣也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罗大人,您就答应了吧。”
“罗大人德才兼备,只有您能带领我们重振大秦。”
罗楠环顾四周,看着众人殷切的目光,心中权衡再三。
她深知此刻大秦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自己若不出手,国家可能陷入更深的危机。
最终,在众人的再三相邀下,她长叹一声,对着秦萧说道:“陛下,臣愿暂代丞相之位,但臣有个请求,待臣帮陛下理清朝局,或者找到合适的丞相人选之后,还请陛下准许臣立刻离任。”
秦萧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点头:“好,好,罗爱卿如此为朕着想,朕准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带领大秦走出困境。”
罗楠上任之后,迅速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在处理各类事务的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丞相之权实在是过于庞大。丞相不仅掌握着朝廷的行政大权,还对官员任免、政策制定等关键事务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她心想,这对皇权可不利啊。
若不加以制衡,难保不会再次出现像熊致胜那样专权跋扈的丞相,危及皇帝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
于是,罗楠日夜思索,查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和资料,与朝中的一些智囊谋士反复商讨,终于琢磨出了一个全新的制度——“内阁”。
这一制度的构想,融合了她对大秦政治体制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
这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
罗楠进宫求见秦萧,她怀揣着精心准备的方案,步伐坚定地走向御书房。
见到秦萧后,罗楠恭敬地行礼,然后将自己组建“内阁”的想法和盘托出:“陛下,臣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深切地发现丞相之权过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