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赶英,你不睡觉,嘀咕什么呢?”
舍友刘建宇翻身,半睁眼睛看向床边的苏赶英。
他脸红红的,神色懊恼又有说不出的气恼。
“没吃饱,心情烦。”苏赶英胡乱找了个理由,把舍友搪塞过去。
翻身上了炕。
炕没白天没黑夜地烧。
总算烧干了。
只要在上面披上一层毛毡,再铺上自己的褥子,就会很舒服。
京城也烧炕的。
但苏赶英不适应炕,他在家睡床。
可农场不比家里,苏赶英再讨喜,也得干活。
干活不仅累,还会伤筋骨,要是不睡热炕,身体的疲乏难以解除。
苏赶英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适应,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说起没吃饱,我也是。”刘建宇醒来,再也睡不着,翻身正脸看着屋顶,还能看见麦秆冒出房梁,房梁处不知何时多了两个燕子窝。
“听郭背锅说,自从乔芳华离开,地里的菜蔫了,养殖场的牲畜也病了,你说这事奇不奇怪?”
苏赶英仰躺在棉花被上,双手枕在脑袋下,“这有什么奇怪的,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有感知,谁对它们好,都记在心里呢。”
“就是可惜了,咱们吃不上新鲜蔬菜了。”
在京城的时候,大家也没条件随便敞开肚皮吃菜。
因为所有的蔬菜瓜果,肉类都是限量的。
来了九七三农场,条件是艰苦,但吃喝都不受限制。
乔芳华的一举一动被大家看在眼里。
她的突然离开,确实够惋惜的。
“你说厂长会把乔芳华带回来嘛?”刘建宇也替乔芳华感到不公。
明明她可以仗着是季诚女朋友,不干活,或者少干活。
可她没有。
挑水,捡柴,种地,捞鱼,都是尽职尽责。
只要她在,大家时不时打个牙祭。
农场九成的人很感激乔芳华。
刘建宇也是京都人,但京都人也分三六九等。
他就住在京都郊区,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他年纪又大,只好下乡,给家里省点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