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到时高高兴兴。
崔氏有些心不在焉,面上倒还算热情。
用过饭食后,阿柱又把一家人接了回去。
走时吴氏特意说道:“小妹,你既然心中有书淮。切莫像你哥哥那般,总到他面前提何时离开。”
“不用在意表姨,书淮对你好就成。”
林玉禾只当自己阿嫂担心自己,笑了笑。
路上林玉平有些微醺,动作虽迟缓,脑子还算清醒。
他怀中抱着熟睡的韵姐儿,不满问道:“你刚刚推我做啥,我还没问把小团子记在我名下。”
“书淮究竟是何意?”
“相公,你咋糊涂呀,书淮不愿意。”
“你一提,他脸色都变了,你还一再追问。”
林玉平坐直身子,继续说道:“他不愿意有何用,那李家姑娘日后进了谢家门,对我们小团子不好可咋办?”
吴氏看兄妹俩都是个榆木脑袋,终于失了耐心,大声道:“你没看出来,书淮已经开始接纳小妹了。”
“这不正合小妹的心意。”
“接纳有何用,他谢书淮又没去李家退亲,也没明说把禾禾留下。”
吴氏一顿,“或许他有自己的理由吧,总之你不要凑到他面前去问。”
林玉平酒劲一上来,越说越起劲,“什么理由也不管用,我不能让他耽误禾禾,若是他想坐享齐人之福,我更不答应。”
次日,杨氏喂小团子时,脸上有些愁容。
人也有些心不在焉。
林玉禾还以为,是元正她不能回家过年而伤心,劝解道:“杨姐姐,今年就只好劳烦你在我们家过元正了。”
“等明年小团儿大些,你想回家随时都可以。”
顿了顿,林玉禾又问道:“你是何处的人,若是不远,要不你回去半日。”
“我给小团子煮些米糊糊吃。”
杨氏摇了摇头,“这刚满月的奶娃娃,如何能吃米糊糊。”
“再说我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在何处不一样。”
“只是可怜我的大丫头。”
杨氏往日从不提她的家中事,昨日看到三个女娃娃,无意想到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