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村确实贫穷,但是蔡村的人难道就没有想过要怎么改变吗?
他们自然是想过的。
他们也曾经安排了年轻人去城里找活计,可是能够找到的,也不过就是那些体力活,而且还是只能干两三天的那种临时的体力活。
他们也想过,去一个铺子里做学徒,多少能学到一门手艺,回来再教给其他的人。
可是哪怕他们带上了山里打的野物和采的蘑菇,又带上了村里筹措出来的银钱,可是却也没能够真的找到一份活计。
勉强找到的活计,也只是把他们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却并不会真的教他们什么。
可饶是这样,村子里的人还是在做免费工的时候,学会了一点的木匠活,学会了藤编的手艺。
只可惜,这些在村子里是真的没多大用,往外卖,人家又看不上。
现在得知了他们这里也要建作坊,那最起码也能从他们这里雇几个人。
哪怕不是特别多,开始只有王二婶,可后面总会有其他人的。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他们的心里又怎么会不激动。
不要说方子是他们村原本就有的,原本他们也没有重视过这个方子啊,只以为跟旁边那些一样,都是不怎么受其他人喜欢、没人愿意买的东西。
谁能想到,居然会有这么一茬。
听到族长的询问,沈瑛绮点头,郑重的看着二人,“我是想着在村子里面建一个红薯粉条的作坊,到时候要聘请王二婶作为作坊的管事以及重要的大师傅。”
“也要请两位帮忙再选一个负责对外的管事。同时,也要从村子里选几个人,来帮着做红薯粉条。”
“具体要多少人,等商定过后我们看看需要几个人再决定,但是第一批的人次,可能在六个人到八个人之间。”
沈瑛绮这么说,也是有个缓冲的余地。
六个人到八个人是肯定需要的,甚至可能要更多。
可是如果她一开始就说要十几二十个人,到最后只要十个人,肯定会让人失望,说不定还会出现什么乱子。
一听说居然要六到8个人,族长、村长二人便不由得都红了眼眶。
不是他们没出息,实在是村子里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