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进来几天时间,是自己唤醒了这个厂求变的思想。

    结果好了,突然有宝岛的人过来承包。

    这是要让我给他人做嫁衣。

    黄东胜想了一会儿后说:“万一哪一天,两边干起来?”

    话没说透,但于德乐立马想通了这个问题。

    对他说:“对对对,你倒是提醒了我。”

    “那你认为我们后边应该怎么做?”

    于得乐现在很相信黄东胜。

    主要黄东胜头几天和他接触的时候,给他描述的场景太庞大。

    黄东胜说:港城,宝岛的订单大量进入国内,但也都是欧洲的一些代加工订单。

    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实际不过也是因为吃欧洲,米国人不要的。

    他们那边的企业,越来越对低端,污染严重的产业不感兴趣。

    因为自己要开工厂,要管理庞大的工人。

    几乎是重资产运营,那边的人工成本也特别大。

    于是这些企业想到了代加工。

    他们跑到亚洲,找到了港城,找到了宝岛。

    和他们当地人合作,订单给你们加工,你们赚点人工费,大头利润我拿。

    这样品牌方日子可以过的特别舒服。

    现在是内地打开了市场,这边的人工更低的令人眼红。

    所以港城,宝岛的人一想,我干嘛不去内地,人工更低,我赚到的利润不更高吗?

    故而,前世八十年代,来内地投资的都是一些港商,和宝岛的人。

    只是后来欧洲人一看。

    好家伙,华夏的人工这么低?

    而且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很不错,加上他们肯吃苦,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都不喊累。

    于是他们很多品牌一脚踢开了宝岛,港商这些中间商,自己找本地人合作。

    第一,利润更高。

    第二,更加方便管理。

    黄东胜和于德乐灌输的就是这些东西。

    他说,未来会有大量的人过来投资代加工。

    但,他们会提出一定的标准。

    国内当下的工厂内,很多国营厂里的机器,还是当年苏联援助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