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34章皇子前往抗洪前线(1/4)
    但是这背后,则是淮西一带,上千年的悲惨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淮西一带,稍有天灾,便会出现大规模的逃荒现象。

    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他们的祖辈告诉他们,这样可以活下去。

    朱元璋是淮西人,知道淮西的乡亲们,是何等的痛恨洪涝,但是没有办法,朝廷只有这一个选择。

    在这种时候,朱元璋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早通知,淮西的父老乡亲们。

    让淮西沿岸各地尽早撤离,早撤一个时辰,大明的损失就能少一点。

    当天夜里,大明宋国公冯胜,不顾湍急的水流,便乘一快船强行渡过了长江。

    带着一队轻骑,不敢有丝毫耽搁的,赶往了可能会受到此次洪灾牵扯的各县。

    次日拂晓时分,天刚蒙蒙亮,武英殿中,朱元璋的声音便随之响起。

    “京师各营今日起床之后,即刻卸去甲胄,准备开拔!”

    “水师各部战舰出海避洪,各部上岸待命!”

    “诺!”

    尧舜以降,凡遇大水,则必军民一体,合力治水,千年来便是如此。

    随着朱元璋的一道道圣旨的下达,金陵近二十万京军解去甲胄,刀枪入库。

    江北各营,昨天夜里,便已然赶往了淮西,因为他们都是淮西人。

    他们之中有不少,当年在濠洲时,便已然追随朱元璋。

    自来到金陵之后,不少人更是有近十年时间,未曾返回淮西。

    难得回一次家,却是要做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这一路上,这些淮西子弟的心情,将会是何等的沉重。

    有哪个人愿意背井离乡

    可想而知,他们将会遭受何等的骂名。

    而且是跟着他们操着同样乡音的骂名。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旨意刚刚下达,各地的百姓,顷刻之间便彻底炸了锅。

    虽然大部分仍旧是配合着朝廷的兵马随军撤离,但是仍旧有不少的,不理解的声音,此起彼伏。

    冯胜阴沉着脸,盯着面前的百姓,任凭万民唾骂,而不置一词。

    这是朱元璋跟冯胜早就料到的。

    冯胜唯一能做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