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并在秦国的朝堂之上崭露头角。秦王对杨修的表现十分满意,屡屡对其加以赞赏和重用。
然而,尽管此时的杨修看似风光无限,但他心里很清楚,所谓伴君如伴虎。在那深不可测的宫廷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果然,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秦王故意抛出了一道极为棘手的难题,试图考验一下满朝文武大臣们的能力。
众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都无人能够想出应对之策。就在这时,只见杨修略作沉思,然后毅然决然地跨步出列,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杨修的回答堪称完美无瑕,不仅巧妙地解决了秦王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其中所蕴含的策略更是隐隐约约地揭示出了秦王隐藏在心底深处的勃勃野心。
在广袤无垠、繁荣昌盛的大唐境内,有关杨修才华横溢的传闻不胫而走,犹如一阵疾风迅速传遍大街小巷。
翌日早朝之时,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一众臣子。他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近日朕听闻那杨修之名,此人之才智确实令人瞩目。朕心中对其亦有招揽之意,然而不知为何,每每念及此事,便总有一种心神不定之感萦绕心头。”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寂静。片刻之后,只见魏征跨步而出,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礼后,朗声道:
“陛下,微臣以为,那杨修之人虽确具才华,但其中必定存在问题。否则,何以大秦、大齐和曹魏这三国会如同踢皮球一般,将其推来搡去?此中缘由,实需深思啊!”
李世民闻言,神情愈发凝重起来,追问道:
“魏卿所言甚是有理,然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如此局面呢?还望魏卿细细道来。”
魏征再次拱手作揖,略加思索后回答道:
“依微臣之见,其一,或许是杨修性格乖张,难以与人相处;
其二,可能是他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不为各国所信任;
其三,也有可能是他虽有才学,但其才能未能真正契合各国所需。凡此种种,皆有可能致使这三国对其弃如敝履。”
听完魏征这番分析,李世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