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粮食,就是地里的小菜,每次都会薅一些回去。
还有家里养的鸡,有时候没有公鸡,下蛋的母鸡都会带走。
过年杀一头猪,她起码要来带走半头猪。
秦父沉默了一下,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说什么,“好了,秦娟的事情,就这样,我看乐阳有句话说得对,要艰苦朴素,不要铺张浪费,咱们就是农民,比不上人家城里人条件,想要过得好,就自己努力。”
秦兰枝刚刚说道粮食有些心虚,换了一个话题,“你们不是还要帮秦乐阳带两个孩子,他们不寄钱回来,你们就免费给他们带孩子?”
秦父,“那是我孙子孙女,我们帮忙带孩子很正常。”
秦母,“乐阳去年打工的钱都寄回来了,这不就是帮忙带孩子的,再说,他们两个那么小,又用得了多少钱?”
秦兰枝一听他们这么说,心里更不爽,“你们就偏心秦乐阳吧,看看他以后怎么孝顺你们?反正我们是女儿,嫁出去就不会管了,哼。”说完就走了。
秦母想追,但也没有真的追上去,只是叹气。
又回到秦父身边,“老大脾气越来越大了,成了城里人,就瞧不起娘家了。”
“不用理会,她脾气再大,也不能做娘家的主,以前是乐阳不开口,现在乐阳既然表了态,那就不要逼乐阳,不然乐阳也不会管我们了。”
在老两口心里,儿子是始终给他们养老的那个,但自认为也没有偏心谁,买什么都是一起吃。
就算是逢年过节,吃鸡腿,就是怕他们几个闹,都是撕成肉条分着吃。
“叔,有你的包裹单。”外面突然响起村里人的声音。
秦父出去一看就看到了熟人,秦母也听到,“包裹单,谁给我们寄的,是乐阳吗?”
他们家只有乐阳两口子在外面打工。
老大嫁到县城,是城里人,自然不会去外面打工。
老二在农村,现在还没有生出儿子,婆家也不会让她出去打工。
老幺嘛,还在读书呢。
秦父看了看地址,“是乐阳吧,我去镇上取包裹。”说完转身就走了。
他们这里离镇上不远,走路半个小时就能到,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