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三年春末,济世堂后院。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张若兰正在和沈明轩商议改革的下一步策略。桌上摊开着各种奏章、医案记录和统计数据,墙上挂着一幅新绘制的京城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医馆和药铺的位置。
\"徐家公子的案例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张若兰指着一份名单,\"这几天已经有十几位老医官转变了态度,愿意参与医改。\"
沈明轩点点头:\"是啊,实践证明比空口说理更有说服力。不过\"他略显担忧,\"现在的问题是,支持改革的多是年轻太医,而掌握实权的老一辈,大多还在观望。\"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策略。\"张若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白衣堂最近的调查显示,民间对新式医术的需求其实很大。特别是在疑难杂症和急症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效果已经得到认可。\"
她用朱笔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区域:\"这些地方都发生过类似徐公子的危急病例。如果我们能在这里设立新式医馆\"
\"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张若兰在桌上铺开一张详细的计划书,\"第一步,以济世堂为样板,在这些区域设立分号。每个分号都配备新式医具,实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
思雨端着茶进来,正好听到这段话:\"分号选址我已经做了调查。\"她取出一份笔记,\"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区,而且附近的医馆大多老旧,无法满足百姓需求。\"
\"好!\"沈明轩赞许地点头,\"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是扩大影响。\"张若兰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建立一个医案交流网络。各分号发现的疑难杂症,都记录在案,定期交流研讨。同时\"
她拿出一份名册:\"白衣堂在各地的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这样不但能收集各地的特殊病例,还能及时发现疫病传播的规律。\"
\"这倒是个好主意。\"沈明轩深思道,\"最近朝廷正在考虑建立督医制度,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成熟的病情监测网络\"
\"正是此意。\"张若兰微笑,\"第三步就是和朝廷的医改政策对接。我们在民间的实践,可以为朝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