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三年夏初,济世堂内院。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头,思雨正专注地研究着一堆药材样本。案边摆着几个精致的玻璃瓶,里面浸泡着各种提取物,还有一本密密麻麻记满笔记的册子。
\"这批金银花的成分确实有问题。\"她一边记录一边自语,\"花蕊中的有效成分明显不足,但却混入了一种特殊物质\"
自从发现劣质药材事件后,思雨就承担起了药材检验的重任。这些日子,她不但要处理日常的医务,还要对各种可疑药材进行详细研究。
\"思雨,\"张若兰推门进来,\"听说你昨晚又熬夜了?\"
\"若兰姑姑。\"思雨抬头,露出一个疲惫但明亮的笑容,\"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你看这个\"
她指着显微镜下的样本:\"这些伪劣药材虽然外表相似,但在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如果能把这些特征总结出来,就能编撰一本新的《药材辨伪图录》。\"
\"《药材辨伪图录》?\"张若兰惊讶地挑眉,\"这个想法很好,不过工程浩大,你准备怎么做?\"
\"我已经有计划了。\"思雨取出一叠图稿,\"首先按药材科属分类,再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特征,最后配上详细的图解说明。\"
她翻开笔记本:\"比如这个伪劣金银花,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导管结构异常。再比对正品,就能总结出辨别要点。我已经画了二十多种药材的显微图\"
张若兰仔细翻看图稿,越看越是惊讶。这些图画不但精确,还标注了大量专业细节,甚至连一些老药工都未必注意到的特征都被记录下来。
\"妙啊!\"她赞叹道,\"你这是把西洋的显微技术和中医的辨药经验结合起来了。\"
\"是父亲教导的。\"思雨边整理资料边说,\"他说医者要"通古知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敢于创新。\"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学徒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南市张屠户的女儿突然发病,抽搐不止,其他大夫都说无药可治\"
\"什么时候发病的?\"思雨立即收拾医具。
\"就在半个时辰前。听说是吃了些新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