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济世堂后院。
\"错了,这脉案要从头开始背。\"沈明轩放下手中的茶杯,严肃地说。
思雨撅着嘴:\"父亲,我都背了三遍了。\"
\"医者治病,半点马虎不得。\"沈明轩语气柔和下来,\"你可知道为何要反复背诵这些脉案?\"
思雨摇摇头。
\"这些都是前人用生命积累的经验。他们遇到的每一种特殊脉象,背后都是一条人命。我们现在背得辛苦,是为了将来救人时不会手忙脚乱。\"
思雨若有所思:\"就像昨天那个伤寒病人?\"
\"正是。\"沈明轩欣慰地说,\"你还记得他的脉象特点吗?\"
\"记得!\"思雨立刻来了精神,\"浮而数,按之则无力,这是阳虚发热之象。所以用了人参汤加减,病人今早已经好转了。\"
\"不错。\"沈明轩正要继续说什么,却见张若兰匆匆走来。
\"不好了,白衣堂送来消息,城南发现瘟疫!\"
沈明轩脸色一变:\"什么时候的事?\"
\"昨夜开始,已经有十几户人家染病。症状特殊,发热气喘,还会出现紫斑。\"
思雨突然说:\"父亲,这syptos这症状,和医案上记载的"紫瘟"很像!\"
沈明轩和张若兰都愣住了。确实,思雨平日虽然调皮,但对医书的记忆力惊人。尤其是这些特殊病案,往往一看就记在心里。
\"说下去。\"沈明轩鼓励道。
\"据医案记载,此病来势汹汹,但有一味特效药——银翘散。只是\"思雨皱眉,\"配方中的连翘,现在不是季节,很难找到。\"
张若兰眼前一亮:\"我记得城外的觉明寺,法明大师有一片药园,专门种植珍稀药材!\"
\"问题是,\"沈明轩说,\"觉明寺在城外五十里,来回就需要一天。这瘟疫蔓延很快,耽误不得。\"
思雨突然站起来:\"父亲,让我去取药吧!我骑马快,认药材也准,保证在天黑前回来!\"
沈明轩沉思片刻:\"此去山路难行,还要穿过瘴气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