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什么抡语,几路路过的别的学派学子都在怒视儒学生,怎么到了后世尽是学什么儒学?
还什么半步论语治天下!
哼。
儒学生强调道,“那是抡语是抡语!不是论语!你们看清楚!”
结果马上天幕就开始说起了孔夫子,让被怒视的儒学生露出了一些尴尬的笑容。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弟子记载的言行汇聚成为《论语》代代流传,后来为什么会演变成为现代人口中的《抡语》?”】
【“那是因为有网友考究关于孔子的身高的时候,发现他很高!”】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寸,按照西汉的尺寸换算,那么就是一位高两米一两米二的巨人,过于夸张了,如果换算成为周朝的尺寸,那也是一米八几到一米九几的身高。”】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屏风孔子像高约七尺九寸,换算过来也是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在当时来说是妥妥的长人了!”】
【“孔子的老爹在“偪阳之战”中举起数千斤的城门掩护敌人撤退,《吕氏春秋》中说过孔子“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加上孔子祖籍山东,妥妥的就是一位山东巨汉!”】
这么一说,也的确颠覆了不少古代读书人的想象,从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一下子就跳到了举着城栓的大汉形象,似乎有些脱节了。
赵祯摇了摇头,赶紧把想象的军汉画面丢出去。
可还是一下子就扎根了。
转念又想到读书人也有六艺,范卿等也的确是读书人的典范,能文能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