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我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 她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柳如烟的低价策略的确奏效,但舒瑶相信,低价竞争并非长久之计。
她要做的,是突出自家产品的独特价值,让顾客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
第二天,舒瑶重新布置了摊位。
她将那些做工最为精致的刺绣荷包套装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并在旁边放置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精工细作,独一无二”。
同时,她还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现场教学。
舒瑶亲自示范如何绣制各种花样的荷包,并耐心地解答顾客的疑问。
舒瑶的举动很快吸引了顾客的注意。
一些原本被锦绣坊低价吸引过去的顾客,也开始对舒瑶的摊位产生了兴趣。
他们被舒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
锦绣坊的柳如烟自然也注意到了舒瑶的新动作。
她冷哼一声,对身边的伙计说道:“雕虫小技,也敢班门弄斧!” 她吩咐伙计加大宣传力度,继续以低价吸引顾客。
两家店铺在新市场的份额争夺上展开激烈竞争,互不相让,不断调整策略。
舒瑶的现场教学吸引了一部分顾客,但锦绣坊的低价策略依然占据优势。
傍晚,舒瑶和傅珩并肩走在回府的路上。
舒瑶若有所思地说着:“柳如烟的低价策略虽然有效,但并非长久之计。我记得……”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记得前世有一种营销手段……”
“我记得前世有一种营销手段叫……饥饿营销。”舒瑶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
傅珩挑眉,饶有兴致地问:“哦?这饥饿营销,是何妙法?”
接下来的几天,舒瑶减少了荷包的产量,并且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售卖,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
她还在摊位前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每日限量供应,售完为止”。
果然,这种“稀缺性”激起了顾客的购买欲。
原本还在观望的顾客,生怕错过,纷纷掏钱购买。
甚至有些从锦绣坊出来的顾客,也忍不住好奇,转而购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