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薯也是徐达跟着沛丰县的衙差去闽东办公务的时候带回沛丰的,后听说产量惊人,沛丰卢县令的内人裴氏就在陪嫁庄子里培育了不少用来接济民众,徐达他们在自家也种了些接济邻里。
这回知道奴才来面圣,特让奴才再带来给皇上尝尝。那单子,是徐达的女儿想的烹饪这番薯的几个法子,皇上要是感兴趣,倒是可以试试。”
这事儿,是冯喜临走之前,徐达特地关照的。也不知道是因为吴尚书没有汇报给皇帝,还是皇帝没把番薯这事儿给放心上,总之从吴尚书回去到现在都这么久了,他们一直没有等来大面积种植番薯的消息,所以不死心的徐达还想再试试,这番薯存放得当不易坏,产量又高,哪怕在没闹旱的地方种植,再下发到灾区,那也是很有可操作性的。
现在种番薯虽说已经晚了,可南方温度适宜的地区,秋收之后还能再种一波,明年年头的粮食,就不用愁了。
听冯喜这么一说,皇帝这才想起番薯这事儿来,他问道:“之前吴爱卿是不是说过这东西?”
冯喜答道:“吴大人应该跟皇上讲过吧?他从沛丰回扬州的时候,我看沛丰的卢县令还让他带了不少。”
“臣妾倒是好像听皇上提过,但是具体是不是耐旱高产,倒是没听说。”皇后想了想,又补充道:“皇上当时讲的,好像就是说得了一种新的粮种,别的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冯喜心道,果然是吴大人没把这番薯当回事儿,关键这人走的时候,也根本没打听过这产量和种植条件,估计要汇报给皇上,那也没啥能说的。
皇帝点头道:“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吴爱卿跟朕说的时候,还特地带了一个来给朕看,倒也没说这番薯有什么高深之处,只道能吃,顶饿。朕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冯喜,你跟朕说说,这东西高产,是怎么个高产法?”
“回皇上,这番薯据说一年可种两茬,亩产在3000~4000斤左右。这种植的方法和收成,也都在您手上的单子上写着呢。”冯喜躬身回答。
皇帝皱眉,看了眼手上的单子,问道:“3000斤?!那吴应良,怎的回来没说?!”
那我哪儿知道啊,您找吴尚书去啊!!冯喜心中虽然如此喊,可在皇上面前给人下眼药下的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