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自己太不成熟了。
陛下多次提醒过他,他却从未深入思考过陛下的用意,总是凭直觉判断是非。
直到今天,朱小宝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才有所醒悟!
叹了一口气,解缙又抬头望向窗外飘落的雪花。
庭院中寂静无声,先前锦衣卫告诉他,说皇帝将在稍后召见他。
此刻,陛下想必正忙于审阅奏章吧
想到年迈的皇帝依然勤勉尽责,处理着繁重的国事,而自己却无知地给皇帝带来烦恼,解缙感到一阵羞愧。
正如朱小宝所言,他是皇帝亲自提拔的,尽管资历尚浅,但皇帝依然果断地将他升至翰林院庶吉士。
自己不仅未怀感激之心,反而对圣上进行批判,这不免会让皇帝感到心寒啊!
这不正如朱小宝所言,是不忠不孝的典型吗
科举时,他曾远远看过陛下那苍老的背影。
那时,解缙就立誓要竭尽全力,为大明和陛下尽忠。
然而,在皇帝重用自己时,自己又是如何回报的呢
他思绪,很快又飘向了朱小宝。
刘三吾曾告诉他,朱小宝的身份不一般,但当他询问翰林院的老夫子们时。
他们却只是冷漠地回答说,朱小宝是个商人。
不过,提及朱小宝时,翰林院的这些老夫子们却显得异常激动。
解缙在翰林院的资历尚浅,且自视甚高,平日里也不屑这些无所作为,整天无所事事的老夫子们。
因此,这些老夫子对他也并不友好。
但提及朱小宝时,这些老夫子眼中却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似是有敬意,有恐惧,甚至还有钦佩。
这倒让解缙对朱小宝产生了几分兴趣。
朱小宝似乎声望颇高,不仅刘三吾对他推崇备至,连翰林院的老夫子们也对他讳莫如深。
于是,解缙再次找到了刘三吾,可刘三吾并未明说,只是含糊其辞地提到朱小宝曾编纂过道德经。
解缙当时感到分外惊讶。
如此重要的事情,刘三吾为何却说得轻描淡写
自己又为何对此事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