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紧张,先坐下再说。”
杜泽见状这才敢小心翼翼地坐了下去,将腰背挺得笔直问道:“不知殿下叫臣过来是有何事吩咐,臣的工部只要能做到的必定竭尽所能。”
杜泽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虽然不是什么名留青史的大才,可就连苛刻如老朱都夸他‘朴实持重,言动不逾礼,上嘉之’,足以见得其为人勤恳踏实。
所以朱允熥对他也并没有什么偏见,直接笑着说道:“杜大人,咱此次叫你来的确有几件事情吩咐,若是能做好定有重赏。”
“请殿下示下。”
“很好!”朱允熥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稍微活动几下略微僵硬的身体后才说道:“这第一件事就是咱想让你以工部名义昭告天下,凡大明之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我大明百姓只要是能工巧匠者皆可到工部报道。
一旦被录用者咱将会不吝赏赐,而且还会有丰厚的工资可以拿,哪怕就算是没有被录用的也可以由工部报销来回路费。
另外若是我大明匠籍被选中后将来会有机会脱离匠籍……”
朱元璋建国之初便将全国所有人口进行了统计,然后便根据统计将每一种人制定专门的户籍。
比如说商人子女不允许考科举,不允许穿绫罗绸缎。
士兵有军籍,他们的子女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改变户籍。
工匠也有匠籍,哪怕他们的子女中出现了读书十分厉害的人,也终其一生不得进入科举。
而这些在建国之初看来还算是合理,但越往后自然就会越发显出这套制度的僵硬,会让朝廷无意中失去很多人才的。
当然朱元璋初心是好的,比如不让商人子女入官场就怕害怕官商勾结,又比如匠籍子女永远是匠籍,其实也是害怕很多手艺失传。
但朱允熥却是知道应该怎么解决、规避这些问题,所以自然就没有必要萧规曹随下去。
“殿下,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大动干戈了?”
然而有着时代局限的杜泽刚听完朱允熥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诚惶诚恐地从锦凳之上站了起来,满脸为难的劝道。
甚至他的心中已经在猜测朱允熥如此做的目的是不是想要遍寻天下能工巧匠为其制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