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有需求,也不要把价格压得太低,毕竟现在很多人急需要住房。”
“也是,我也不能太斤斤计较,只要他们不乱涨价就行了。”
许大冒点头说道,“拉娣怀孕了,我爸妈也需要过来帮忙照顾她。”
由于大院里的其他居民都没有人愿意买这套房子,许大冒很快就谈妥了价钱。
除了他,刘海中家也确实有需要,但他们从没想过要购买这套房子。
大儿子报名参加了三线建设,正跟刘海中商量多带些钱过去,以确保初期的生活质量。
这样一折腾,刘海中家几乎是捉襟见肘了。
刘光天、刘光福对父母的安排很是不满,特别是刘光天,虽然已经在工作,但并不是在钢铁厂,而是一个小工厂。
刘海中并没有设法把他调到钢铁厂。
这令刘光天心生怨气,但也不敢公开反抗。
如今,他的工资每个月都要上交家里,但实际上这些钱却没有花在他的身上。
虽然这两间倒座房不大,但也算得上是一处不错的小住处。
许大冒这边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每间房只需要二百元,看似便宜,但如果回到两年前,一间房子可能只要一袋粮食就能换到。
另外两间后院的房屋一直未经过整理,所以价格也不高,这让许大冒很满意。
他现在只等着两户租户搬走。
虽然三线建设尚未正式启动,但人员的统计已经开始。
首批报名参加的志愿者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有人愿意成为先锋队。
参加第一批建厂有很多好处,虽然基本工资没有变化,但有额外补贴,还会分配住房。
然而,这些好处的背后必定是艰难的开头,所有建设工程几乎都要从头开始。
谈妥价格后,许大冒前往街道办事处登记备案,这是必须的步骤,否则以后在办理房产过户时会遇到麻烦。
这件事还需要许父的帮助,但幸好他们家的条件符合要求:家庭成员众多,拉娣作为寡妇再婚过来,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特别是国家鼓励这类再婚,即便民间有些异议。
最近,拉娣再度怀孕,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