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初期,在战争环境中文官集团存在感不强,但当王朝逐渐趋于稳定,文官集团会逐渐与王权进行深度捆绑。”
“文官集团其实很难打击,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科举制度,来进行每三年一次稳固文官集团的体系结构,这种模式一旦运行成功,除非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否则会长时间运行下去。”
“对于皇帝来说,文官集团形成了一个将皇权排除在外的独立利益集团,到那时王权虽有地位,但却没权利。”
“那么王权想要破坏文官集团的制度,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应该怎么办呢?”
陈羽平静的话语,让朱棣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大明朝堂文官集团占据主体,没有武将集团抗衡。
平衡已经被打破。
大明后世之君没有来自宗室助力,还有哪些依靠,能来制约文官集团?
良久,朱棣才缓缓沉声说道:
“外戚,宦官?!”
陈羽:“不错,这时候皇帝虽然有两个选择,可是到了最后只会重用宦官。”
“为何?”朱棣问道。
陈羽笑着继续说道:“宦官几十年如一日伺候在皇帝身边拍马屁,会导致皇帝往往不自觉的信任宦官。”
“而皇帝为了制衡文官集团,会将手中的权力分给宦官,甚至是很大一部分权力。”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权力演变的必然。”
“臣子的力量越大,那么皇帝的权力就会越少,所以皇帝就会采用太监强悍的手段,去对抗文官集团的垄断与嘴巴。”
明朝对宗室限制太狠,根本没有其他力量用来对抗文官集团。
宦官成为了代替宗室力量的首选。
明朝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宦官专权最厉害、最灰暗的时代。
宦官权势扩大,初衷是为了加强对文官集团的掌控,巩固中央集权。
但是谁能想到明朝出了一个奇葩皇帝,朱祁镇。
自朱祁镇开始,
宦官开始参与内阁阁臣的任免事宜。
那时有人说:
明朝宦官才是真正宰相。
甚至单凭实力根本无法进入内阁,必须有宦官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