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书。
这一点倒是出乎朱棣的意料。
毕竟,朱棣登基以来,周边的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觐见,并早早的呈上了愿意做大明藩属国的国书。
可是如今倭寇竟然这个时候才来?!
朱棣目前可是已经知道了倭寇那所谓的狗屁‘神风’,无非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而且陈羽已经提出了破解之法。
不仅如此,朱棣还知道了倭寇本土上,有数百万斤级别的银矿。
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并且,朱棣知道,上一次跟朱高煦说完此事之后,朱高煦私下里已经开始派遣接触倭寇商人,开始了解倭寇本土国情。
这说白了,就是为下西洋后夺回大明银矿做准备。
这个时候,倭寇反倒跑过来送国书,这倒让朱棣反倒有些拿捏不准倭寇的想法。
难道是朱高煦做的让倭寇方面有所察觉?
可不管怎么说,见还是要见的。
毕竟,此时在南京城的不仅有倭寇使臣,还有大明周边的藩属国,早早的派遣来了使臣。
想要在大明中元节的时候,为大明送上各地国王的祝贺与贺礼。
如果不见,那岂不是让大明落了口舌。
…………
御书房内,
召开朝会之前,朱棣单独先拉来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杨士奇、杨荣、解缙简单的商讨一下。
本来应该还有夏原吉,但因他后期有大作用,所以目前在牢狱中并未放出。
“对于这次倭寇使者携国书来访,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话落,朱高煦第一个开口说道:
“陛下登基两年,倭寇才呈递国书,简直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而且,近期大明周遭海域海盗频频侵犯,而那些海盗大多都是倭寇组织,渔民与百姓苦不堪言。”
“什么倭寇使臣,要我说直接砍了算了,然后攻入日本,让倭寇看看大明的宝剑,到底利不利!”
杨士奇瞥了一眼朱高煦,随后开口道:
“陛下,不管倭寇如何,可他们这次都是作为使者前来,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自然该摆出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