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36章 自证?陈羽的惊人之语(3/6)

    当时建文旧臣,除了方孝孺等个别人以外,大多都选择了投效朱棣。

    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他们意识到,不管谁做皇帝,都是为朱家王朝服务。

    没必要拿命去硬扛。

    后来朱棣颁布了一些决策,哪怕是大兴运河、永乐大典等,士绅阶级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也都是象征性的劝一劝。

    可是在朱棣决定下西洋的时候,几乎遭到了全体文官集团的上疏。

    无一例外,都是反对!

    在文官的笔下,郑和下西洋被描绘成一场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甚至说是朱棣一时兴起的暴发户,只为显摆国威的装逼行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海洋贸易实际上为朱棣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而文官们之所以要抹黑郑和下西洋,是因为郑和下西洋本质上是皇帝一个人的行为。

    士绅阶级插手不进去。

    文官们想要叫停大航海计划,其真实意图是将原本属于国家的海洋贸易利润,转变为士绅阶级通过走私,来中饱私囊的个人行为。

    这样一来,他们便能通过官商勾结,私下进行海洋贸易,从而大发横财。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朱高炽当上皇帝将大航海计划停摆后,江南一带迅速涌现出大量超级富翁。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与官员勾结,利用私下的海洋贸易才积累了巨额财富。

    “如此看来,下西洋确实……暴利!”

    朱棣眯起眼睛,听着陈羽的分析,心中升腾起一股杀意。

    这一次下西洋按照陈羽将大明所有势力一同拉入的想法,他先后将勋贵、商贾、藩王拉入其中。

    可是唯独没有士绅阶级。

    原因很简单,没有下西洋之前,江南等地的士绅靠着南方靠近沿海的地理优势,早早做起了海上贸易。

    人家相当于一个人赚百分之百的钱,可是如果将他们拉进来,利润直接少了一大截。

    士绅阶级当然不可能干。

    所以朱棣运用了平衡的办法,想借用第一批下西洋让勋贵、商贾、藩王获利,转变为拥护皇权下西洋的坚定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