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落。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阿陶的老工匠,他特别喜欢玩泥巴,能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形状。
有一天,阿陶爷爷去田里看村民们劳作。他发现村民们种地很辛苦,用的农具要么很粗糙,要么容易损坏。比如,用来挖土的工具,在坚硬的土地上没挖几下就坏掉了;用来盛种子的器具,漏洞百出,种子撒得到处都是。
阿陶爷爷心想:“我要用我手中的泥巴,做出一些既好用又耐用的农具。”于是,阿陶爷爷背着一个大竹筐,来到村外的泥土地里。他挑选了一种质地特别细腻、粘性很强的泥土,挖了满满一筐带回家。
阿陶爷爷先把泥土中的小石子、草根等杂质一点点挑出来,就像在给泥土做一场细致的大扫除。然后,他往泥土里加了一些水,开始用力地揉。他的手就像搅拌机一样,把泥土揉成了一个光滑柔软的大泥团。
阿陶爷爷开始制作陶制农具啦。他先做陶制的锄头。他揪下一块泥团,捏成锄头的头部,把前端捏得尖尖的,像小鸟的嘴巴,可以轻易地插入土地。然后,他用泥条制作锄头的柄,把泥条搓得长长的、直直的,再把头部和柄连接起来。
接着,阿陶爷爷做盛种子的陶制小罐。他把泥团捏成一个圆圆的罐体,底部做得厚实一些,这样罐子就能稳稳地站着。再捏出一个小小的罐口,方便倒出种子。最后,他还在罐子外面刻了一些小小的记号,像小种子的图案,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区分不同的种子罐啦。
阿陶爷爷把制作好的陶制农具坯子放在院子里晒太阳,等完全晒干后,就把它们放进窑里烧制。熊熊的火焰在窑里燃烧,阿陶爷爷守在窑边,眼睛紧紧盯着里面的农具坯子。经过漫长的烧制,陶制农具终于诞生了。村民们用了阿陶爷爷做的陶制农具后,发现种地变得轻松多了,而且这些农具非常耐用。
小朋友们,陶制农具的样子可有趣啦。
先说说陶制锄头吧。陶制锄头就像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小鸟。锄头的头部尖尖的,就像小鸟的嘴巴,随时准备去啄土地呢。锄头的柄长长的、直直的,就像小鸟的脖子。而且呀,阿陶爷爷在制作锄头柄的时候,还在上面捏了一些小小的凸起,就像小鸟脖子上的羽毛一样。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