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兵王 > 第104章 独行(3/5)
,指着前面大约百步长的山坡。“你在前面,一手一面盾牌。如果有人迎上来,我让你蹲下,你就蹲下,剩下的由我来解决。”

    “明白。”陆支一口答应,将刀收回刀鞘,双手各持一面盾牌,小心翼翼地走上了那道窄窄的山梁。

    他一出现,还没走两步, 对面的匈奴人就看到了,立刻吹响号角报警。

    陆支举起盾牌,一步一步地向前挪。

    赵延年跟在后面,离陆支不到两丈,矛头几乎顶着陆支的后背。

    他倒不用看脚下。

    站桩的意义之一就是练下盘功夫,不仅是重心下沉,以求稳固,还为练习步法做准备。

    不管是哪家拳,脱胎于战场的传统武术都非常重视脚下的步法,尤其是内家拳,都有所谓蹚泥步的步法训练,要求前进后退时,脚掌不离地,并根据脚下探知的情况随时转换重心,保持平衡。

    所以,他根本不用低头看,仅凭双脚的感觉,就知道脚下是什么状况。

    甚至不用想。

    这就是常年训练积累而来的结果,近乎本能。

    陆支也在用类似的步法前进,只不过那是他认真考察的结果,而且离不开眼睛的观察。一旦接敌,他无暇关注地面,就会陷入被动,再难前进一步。

    他相信,对面的匈奴人会来阻击,绝不会让他们轻易到达阵地。

    否则,那个乌苏就对不起桀龙的评价了。

    不出所料,他们刚刚往前走了十来步,一个百夫长就出现在山梁的另一端。

    他大概三十来岁,正当壮年,眼神敏锐,盯着正在一步步向前挪的陆支和赵延年,挥了挥手,叫来两个伍长,吩咐了几句。

    十个匈奴人在山岭两侧展开,摘下了弓,搭上了箭,做好射击的准备。

    乌苏又叫来一人,让他带着四五个穿着甲,拿着长矛和剑盾的匈奴士卒,让他们挡在山梁的尽头。

    很显然,他的目的就是将陆支和赵延年堵在山梁上,无法前进,然后从两侧近距离射击。

    很简单,也很实用。

    这样的地形,这样的阵固,就算面对百人、千人,也一样坚不可摧。

    因为人再多,也只能一个接着一个的过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