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兵王 > 第133章 杀人如割草(1/4)
    赵延年很快就看到了右大将的营地,右大将的战旗,很快又看到了右大将本人。

    在数百名骑士的保护下,右大将飞驰出营。

    赵延年却没有迎上前去,他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右大将,就拨转马头,飘然远去。

    他跟来的目的并不是和右大将叙旧,而是确认右大将的兵力规模,同时让右大将知道他就在附近。

    现在,目标已经达到,他要去做其他事了。

    他杀了一个传令兵,却无法完全切断右大将的军令。

    如果有必要,右大将完全可以亲自赶去平虏燧。

    那样的话,平虏燧被攻克也就是眨眨眼睛的事。

    只有让右大将留在这里,只安排少量人马进攻,平虏燧才有撑住的机会。

    他不知道右大将是否会如他所愿,只是他能做的,只有这些。

    赶回平虏燧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太阳从平虏燧背后的山坡上照下来,将平虏燧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像一把巨剑,落在燧前匈奴人的阵地上,将他们分割成两半。

    赵延年叹了一口气。

    右大将果然狡猾,同时派出了几拨人传令。他拦得住一个,拦不住所有。

    匈奴人已经开始了进攻。

    有三组匈奴人正从南、东、西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在盾牌的排斥下,不断逼近平虏燧。

    平虏燧的北侧是深谷,无法列阵,东侧、南侧是山坡,空间也非常有限,只有西面相对平坦,是可以正面进攻的位置。

    匈奴人在东侧、南侧的山坡上各安排了十人左右,以射箭为主,就是牵制燧中的兵力,为正面进攻的同伴分担压力。

    在西面,匈奴人安排了至少三十人,十人一个小阵,三个小阵成品字形,互相掩护。

    双方对射,匈奴人攻得并不急,看得出有消耗燧中箭矢的意思。

    燧中的汉军也有经验,并不急于射击,而是耐心地等待着匈奴人的破绽,用弩进行精准射击。

    相比于弓,弩不仅射程远,劲力足,而且能长时间保持待发状态。

    匈奴人显然很怕这种武器,前进的步伐的击破谨慎,尽可能用盾牌护住要害,不给汉军狙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