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其实也修心。
坚持练习导引术,可以让人心情平静,气脉通畅,百病自消,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修了心。
李陵似懂非懂。
看他那样子,似乎倒是验证了李椒的评价。
赵延年少年老成,进取心不足。
赵延年没有再解释,只是有些担忧。
李广久不封侯的事实让他们父子祖孙的心态都有些急,这恐怕不是好事。
心态绷得太紧,会导致动作变形的。尤其是大战之前,如果一心想着建功立业,会有意无意的忽略潜在的危险,只看到机会,冒进在所难免。
共友就是摆在眼前的例子。
找了个机会,赵延年将这个判断告诉了赵破奴,让他多加小心。
赵破奴受李椒重用,有机会参与决策。
他这个客反而比较清闲,除了教李陵学武,几乎没什么事。
至于是李椒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还是后来觉得他没有上进心而做出的调整,就不清楚了。
——
五天后,李椒一行赶到了九原。
苏建事先得到消息,亲自赶到九原,与李椒见面。
虽然比李椒年长不少,又已经封了侯,身份比李椒尊贵,苏建还是表现出了对李椒足够的尊敬。
相关文书已经处理好了,不仅赵延年、赵破奴被调到李椒麾下,张威也将从平虏燧调离,由李椒安排新的岗位。只是他受的伤还没好,不能承受长途跋涉,还需要一段时间。
赵延年听说后,随即向李椒请示,打算先去一趟平虏燧,然后再去代郡。
李椒爽快地答应了,让李陵与赵延年同行,免得耽误了每天的练习。
为了照顾李陵的起居,他又安排了四名亲卫跟着。
这些亲卫都是陇右李氏子弟,跟随李广父子多年,忠诚和能力都是靠得住的。
赵延年本想拒绝,后来转念一想,答应了。
有陇右李氏做虎皮,他做事也方便很多,至少不会有人主动挑事。
赵延年带着李陵以及王君曼准备的礼物,日夜兼程,三天后就赶到了平虏燧。
一路上,李陵大开眼界,被大河两岸的风景迷得神魂颠